思维导图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宣传范文】一中国特色
【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五篇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判断,是对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极大鼓舞和激励。

  新时代是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完成时。我国进入新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主要方面来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再满足于大而不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要坚决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巨大的社会财富,使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规模,雄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与第一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在不断缩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与此同时,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比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富悬殊在部分领域拉大等问题,都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落后地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推动全面开放格局,加大开放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道路成熟稳健

  新时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党的高度统一,营造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稳定持久为人民办事、集中力量为人民办事的政治优势,给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内一度存在不少腐败现象,在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高级干部的腐败堕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一度让党的执政基础受到威胁和挑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重典治吏,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定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文化自信不断彰显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话语全面复苏,中国声音更加响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国际上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力推中国文化、重塑中国精神。在国际交往中推出一整套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概念新话语新表述,包括“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标识性概念,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国际话语场的基本共识。

  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不仅重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也重视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要求,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出大批惠民举措。大力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全面小康。把教育、就业、健康、医疗、住房保障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放在首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但由于经济结构矛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并不强。个别地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还存在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基本安全。

  五、生态环境有序恢复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再以牺牲环境求发展,而以节约优先、重在保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的影响,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存在空气受到污染、PM2.5等颗粒物质增多、饮用水水质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思想宣传范文】二

  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条件下净化政治生态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营造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政治生态。

  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净化政治生态

  经济发展有其特定规律。过去很多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外需拉动。随着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能源资源消耗刚性增长,环境成本不断上升,以往那种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牢抓住以下要点: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

  当前,有些地方、有些领域没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发展,其主要原因不在经济本身,而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如,不能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尚未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没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目标;具体管理经济工作的某些机构和负责人“四风”问题依然严重,在形式主义方面表现为不求实效、花拳绣腿等问题,在官僚主义方面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如果任由问题蔓延开来,或对问题见怪不怪,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政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净化政治生态。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途径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就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但还要清醒地看到,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党的决策也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组织先锋队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政治生态得到净化,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选对人用好人,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不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优化政治生态,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对人用好人。要通过不断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党中央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确保这五条标准落到实处。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这方面的工作搞好了,会从根本上促进政治生态的净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清除“官本位”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其一,要树立“选对岗位”的意识,不受“虚名”所累。所谓“选对”,就是哪个岗位适合你,你能够在哪个岗位上胜任,能够愉快地工作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哪里就是“对的”岗位。其二,要坚持“用对人才”的观念,切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还要看到,其中有些被撤下和淘汰的人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庸者、劣者”,而是“用错了地方的人才”,应该为这些人选对岗位创造条件,并形成相应舆论氛围。这两个方面做到了,对于改善政治生态有重要意义。

  第四,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抓“关键少数”。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带头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坚持“三严三实”。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总之,凡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党的制度、纪律、规矩明确规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实践中把这两个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善政治生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思想宣传范文】三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他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作出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提供了基本遵循,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一、增强学习本领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学习本领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基础,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体现。当前,大部分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学习,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学习观念不正确。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就严厉批评了党员干部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错误观念:“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领导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读书;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照书上的道理做会吃亏。”

  二是回避问题、学用脱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要突出问题导向,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策文件,自以为掌握了“真经”,不分析具体问题,生搬硬套,瞎指挥。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群众,不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学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当作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幌子。有些党员干部怀疑理论的作用,不尊重知识,一味照搬老办法、老规矩,满足于用个人狭隘经验,用僵化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三是学习形式单一、方法简单。书本学习多实地学习少、单一学习多系统学习少、集中学习多自主学习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存在。另外,面对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等新的技术和方法,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走极端的错误现象:有些党员干部认为使用新的技术手段难操作、成本高、容易出问题,排斥新的学习手段;有些党员干部片面强调形式,只求式样多、方法新、口号响,不注重学习的实质内容和成效。

  二、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就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富有探索精神地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一是强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现在,要特别注意重点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必备的政治素养。

  二是强化学习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精通专业知识是党员干部提高专业本领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三是强化学习党史、国史和社会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提倡党员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和智慧。

  四是强化向实践学习。党员干部不仅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注重从社会实践中学,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只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避免陷于“客里空”。

  三、切实增强学习本领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提出全面而系统的举措和方略。

  树立正确学习理念。要树立问题导向理念,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带着问题学、钻进去学,搞清怎么看、找到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坚持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要树立常态化学习理念。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与工作岗位、生活方式相结合,善于积累有效的学习时间管理技巧,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青年党员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要担负起明晰学习愿景、改善学习方法、强化系统思考、加强沟通联系的职责。

  创新学习方式方法。要坚持学思相结合。“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习近平总书记建议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成系统的、粗浅的变成精深的、感性的变成理性的。坚持学用相结合。一个人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坚持学创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紧密相连,学习是创新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健全学习培训、考勤、档案、通报、督查等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思想宣传范文】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当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德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阐明了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深刻内涵与基本要求。

  (一)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党性原则是政德的灵魂,对于党和广大党员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忠诚于党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明大德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所应秉持遵循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德,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坚守人民立场,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集中体现在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难题,不懈怠回避、不搞形式主义,克己奉公、勤恳务实、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断保障与改善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因此,守公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与此同时,坚守公权姓公、公权为民,还需要有戒贪止欲、严于用权的明确意识、政治定力、道德定力,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三)严私德,谨严品行操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党员领导干部的私德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其政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事小节之中体现着作风原则,于细微处可见精神可见品格。“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节不谨守慎修,往往会造成大义的损害缺失。私德不谨严则容易演化为公德、大德的失范缺位。许多党员领导干部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违法乱纪都源自于在诸多生活小事小节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经常进行自我警醒、检视、反省与激励,全方位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谨慎明智地交友,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练就抵御不良思想与环境侵蚀的能力,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观。严私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廉洁齐家。加强对亲友的教诫约束,严格要求身边人守纪守法,决不允许其打着自己的旗号搞特权、走后门,更不能依仗自己的职权非法牟利。

  二、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路径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引导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一)强化教育引导,提升政德修养

  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党性是共产党员的大德,加强党性教育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举措。要加强理论教育,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注重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加强党章教育,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的意识与政治修养,将党章作为根本行为规范,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锻炼党性。要持续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是加强道德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做社会道德的示范者与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提升道德修养的丰厚滋养,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进行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懂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懂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进行君子人格的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懂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进行俭以养德的修养理念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懂得“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要注重慎独自省的修养方法,“君子必慎其独也”,“吾日三省吾身”。要继承优秀革命道德传统,进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发扬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爱国精神,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惧艰难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三是加强纪律教育。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必须加强纪律教育,使其深入学习把握党的纪律原则与规范,树立明确稳固的纪律意识与观念。加强政治纪律教育。严肃党的纪律,第一位的是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言行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与党的纪律法规,加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用党规党纪规范言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大局观、全局观,严格认真执行中央决策。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成才,能力素质与政德修养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财经纪律教育。教导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并贯彻执行关于廉洁自律的党纪党规。坚持抵制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倡导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加强约束与保障,教育与制度共同发力

  政德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将政德要求贯彻体现于党纪国法及各种规章制度中,既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申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与优良传统作风,树立政德建设的高标准,又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明确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规矩。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完善政德的考核机制。“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领导干部选任标准具有重要乃至根本的导向作用。新时代应进一步改进完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德”的考察,既重能力又重德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完善政德的考评机制,还需要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要特别注意考察党员领导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为人处事方式等。

  完善政德问责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政德的多主体、多方面监督追责。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自觉接受党组织与群众的监督,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觉悟,就不要进入干部队伍”。通过对于政德缺失、失范的监督问责,使品行端正、作风优良、勤政务实的党员领导干部得以褒奖和重用,使品行不端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警醒与惩戒,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激发政德建设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从严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强调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政治自觉。实现自我革命,关键是要靠自身力量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推动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强化监督职能,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及时发现和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始终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履行监督首要职责,必须突出政治监督本质要求,以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权威

  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国家监察,本质上都是政治监督,必须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实际行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近年来,我们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及时发现、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两面派”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2018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案件303件。

  围绕重大战略开展专项监督。制定《关于为江苏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意见》和3个配套文件,保障“三大攻坚战”顺利推进。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日常监督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推广建设“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督促地方及职能部门细化脱贫标准、开展精准核查,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靠。加大环保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和问责力度,督促履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

  着力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政治高度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危害,结合落实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推进“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着力查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在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及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重大事故问责处理过程中,注重发现和查处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履行监督首要职责,必须发挥监督体系综合效应,确保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

  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必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部署要求,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省一盘棋”的监督体系。

  强化巡视巡察监督合力。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针对市县、省级机关部门、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等不同板块,梳理17个方面的监督内容,着力发挥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统筹推进市县巡察、省直巡察、对村巡察,实现市县巡察全覆盖,55家省直单位对下开展巡察,全省已巡察6612个村(社区),占总数的31.2%。推动巡视巡察同向发力,从提出巡视对象、重要情况沟通、整改督查督办等方面全面加强协作,进一步推动巡视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有效贯通。

  推动监察权向基层延伸。在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的基础上,赋予省纪委监委35个派驻机构和省级机关纪工委监察职能,全面推开县级监委向乡镇(街道)综合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工作,全省96个县级监委共综合派出359个监察员办公室,试行相关设区市监委向10个设有检察院的开发区派出监察工委,稳步推进监察工作全覆盖。

  发挥派驻监督优势作用。开展“嵌入式”监督,抓住被监督单位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监督嵌入到事前酝酿、事中讨论和事后执行全过程,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纠正偏差,进一步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

  履行监督首要职责,必须完善监督运行机制,推动监督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做实做细监督工作,需要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明晰各监督主体的职责边界,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保证监督工作有序运行。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边摸索、边总结,将符合纪法要求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并且根据实践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完善监察工作运行机制。制定《江苏省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处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出台28项配套制度文件,构建监察工作运行“1+N”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健全监督工作组织架构。完成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和监督检查部门分设,监督检查室集中精力对联系地区和单位开展日常监督。省纪委监委对党风政风监督室职能进行拓展,在履行好原有职责的基础上,赋予其5项基本职能和8项牵头任务,加强对日常监督工作的综合协调推进,探索建立起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5个监督检查室分头抓的“1+5”监督工作格局。

  推动监督工作规范运行。制定出台执纪监督工作规范、联系地区纪检监察室开展执纪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多项制度文件,明确监督检查部门职责定位、监督重点、监督措施和工作规程。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省属国有企业、省属高校纪委执纪监督工作指导,相继制定省纪委派驻机构工作规定、省属国有企业纪委工作规定和省属本科院校纪委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压实责任,构建“监督检查部门+派驻机构+省属国有企业纪委+省属高校纪委”的工作络。

  履行监督首要职责,必须创新日常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工作实效性

  面对面广量大的监督对象,如何了解被监督单位的有关信息,如何推动被监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实现常态监督、有效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做好监督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日常监督工作面临难点,积极探索日常监督的路径和载体,不断创新有效监督的措施和方式,监督手段更加丰富。

  开展政治生态监测评估。聚焦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方面,汇集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社会综合评价和各相关部门专项考核结果,加强对地区政治生态的综合分析评估,从中发现政治生态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压实各地党委主体责任,推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履责记实信息平台,督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履责情况开展实时记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开展跟踪督查,实现“远距离、近监督”。在全国率先构建覆盖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统一检举举报电话平台和络平台,全面提升信、访、、电举报平台建设水平,形成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用好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对监督检查结果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着重发现相关主体落实责任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严肃指出存在问题。仅2018年,就向3个省级机关党组、4个县(市、区)提出监督意见,向1个区政府提出监察建议,推动有关地区和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深化专项治理、堵塞制度漏洞、完善体制机制。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压实整改责任,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改彻底、改到位。

【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五篇

http://m.gpsvo.com/naolitisheng/64638/

推荐访问:谈谈新时代青年的正确认识 新时代青年的正确认识
相关阅读思维导图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