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
三民主义的名词解释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 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 民权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社会评价

  三民主义的名词解释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 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 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 国民党信奉的 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 旧三民主义和 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1894年(清 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兴中会。这个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孙中山在 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

  清末时期的社会从 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革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无疑对孙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孙中山看到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在西方列强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才激发了其救人民于水火、揽大厦于将倾的历史使命感,开始了其挽救中华民族的思考与探索。这正如孙中山曾说过的:“今举我国土之大,人民之众,而为俎上之肉,饿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蛮力,雄视世界……余短才浅智,不足以担任大事;而当此千钧一发之秋,不得不自进为革命之先驱,而以应势之要求。”并声明,中国之革命是“为支那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 [1]

  清政府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 辛亥革命的实践,还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有关。 [2]

  因此,19世纪末满清政府所面临的一系列内忧外患的社会矛盾,就成了孙中山民主思想启蒙及倡导“三民主义”的原动力。

  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仅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含义宏远、思想深邃,直到当下仍然对中国的民主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民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指导同盟会和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影响。三民主义的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旧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24]

  三民主义的社会评价

  正面评价

  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国实施 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制度,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三民主义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国有公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两者结合起来,国家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25]

  三民主义还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 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大政府小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它在尔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后人思考和总结。

  三民主义它还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 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 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 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 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负面评价

  但是三民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不支持三民主义者的,他们认为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相矛盾,思想 极度混乱的产物。

  1927年陈炯明所着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详细批评,非本论范围,但国民党贤者,必知其说,不过头上有偶像,不敢触犯耳。如有马丁路德出于其党,庶有中兴之望)。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

猜你感兴趣

1.国民革命的名词解释

2.主义的名词解释

3.纲领的名词解释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社会评价

http://m.gpsvo.com/fanwen/124652/

推荐访问:台湾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统一中华
相关阅读自我评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