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
研讨,读音yántǎo,汉语词语,意思是研究探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12篇
研讨,读音yántǎo,汉语词语,意思是研究探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学教育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应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大学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培养其担当精神,涵养其家国情怀。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这四个维度开展。

  第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

  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密码和重要的精神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家与国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家是国之根本,国是家之主干;国是大家,家是小家,只有“大家”富强才有“小家”幸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家国情怀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根基。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要让他们放眼全球,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但另一方面不能数典忘祖,要教会他们批判性思考不同文化的异同,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热爱我们的文化和国家,进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在各门学科都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其目的之一也正是培养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因为它最终会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二,在红色革命文化中铸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文明的摇篮”,悠悠岁月铸就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这并不是我们文化的全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历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纷繁复杂的斗争过程中孕育了X精神、X精神、X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这正是党和人民自身奋斗的真实记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不应忘记也绝不能忘记正是革命文化为我们渡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一个个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在不同课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本学科发展历史,挖掘这些红色文化元素,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这些不朽的红色文化中孕育着家国情怀之魂,让身处不同时代的青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大义而贡献毕生精力。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领悟这些文化因子,才能让其在内心生根,不断滋养自己的身心,从而在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力量。

  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这些优秀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体现,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大学生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的深层要素。这些价值观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身边这些人和事,会渐渐从内心涌起对家国的认同感,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才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典型人物和事迹中获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前进。

  第四,在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中培养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应尽之责,x也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体现。因为热爱这片热土,所以愿意向世界展示它的美好。但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如何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如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些都是摆在青年学生面前的一系列课题。要解决好这些课题,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跨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必不可少。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具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还不是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了家国情怀,才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真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家国情怀价值元素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在不同课程中文化育人的功效。

【篇2】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贯彻“三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临沂是革命老区。沂蒙精神是临沂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开拓进取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

  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沂蒙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沂蒙精神在维护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一是敢于成为解放思想、更新思想的先驱。解放思想没有止境。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在不断转变思想,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现实的精神;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开拓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艰苦创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涵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气,是领导者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志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共产党员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虚报浮夸,“夸”不出一粒粮食;弄虚作假,“弄”不出一件产品。只有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

  第三,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无私奉献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一个党员置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除此之外不能谋取任何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是最华美和最高昂的乐章。沂蒙精神作为我们党精心培育和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应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把对上负责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把关心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利益同保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党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尤其是这样。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休戚与共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整体事业兴旺发达,每个成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每个党员都要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第三,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许多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员干部带头廉洁从政,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风、政风就比较好;哪个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不遵守纪律,哪个地方或部门就容易产生歪风邪气。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自己在廉洁自律问题上所负的责任,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努力使自己成为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模范。

【篇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无穷的活力。正因为如此,我深信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建设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

  要说到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拥有的强大文化底蕴。从本土的汉字文化、儒家思想、中医传承到深受欢迎的京剧、武术等国粹文化,无不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而当我们看到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我们更能够发现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强。

  但是,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弥补。首先,我们应该正视现实中存在的文化短板。比如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全球文化市场中的话语权受到挑战。此外,我们的文化创新与创造力还需不断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文化之路。

  因此,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让它们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让我们的文化优势在全球范围得到传承和发扬。并且,我们也要合理利用前沿的技术手段,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使之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此外,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也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种文艺、文化体育娱乐产品、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要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我们要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让它们在市场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此外,我们也要注重文化的教育与普及,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通过设立专业课程、文化体验、参观考察等方式让民众亲身接触和感受到我们的优秀文化,培养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和文化从业者,让文化强国建设拥有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我们要通过严谨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文化破坏行为的打击与维护,加大文物修复工作的力度,为后代留下更多更珍贵的文化遗产。

  女士们、先生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我们要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为中华文明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4】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指引未来:“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横竖撇捺点折钩,多少绝续兴替,岁月深藏;多少传承创新,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星河璀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中,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徜徉其间,总书记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以古开今,鉴往知来。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滋养着泱泱华夏。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今,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冠以“中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总书记曾指出,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进一步作出深层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现代化≠西方化。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有声音认为,“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其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书记指出,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条路,弦歌不辍,文脉相传。

  新征程,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瞻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篇5】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回望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不难发现,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将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建成文化强国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对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下更大气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成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在数十年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不断迈进、全面展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建成文化强国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更为清晰地点明了建成文化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意义。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制定和实施三个五年规划。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十四五”时期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影响能否如期建成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这一重要讲话,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在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吹响了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冲锋号。

  在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新的谋划和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一远景目标的同时,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领域的主要目标作出具体阐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充分体现了坚持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的辩证统一、有机衔接:一方面,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远景目标的阶段性细化,是为实现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所进行的扎实准备。关于“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些具体要求,勾绘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力重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这些是我们在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必须深刻把握的战略判断和方法论原则。

【篇6】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局面。然而,也要看到,我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支国家维持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我们要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同时,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人民文化取向,形成“四个自信”: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国家自信、对自己的道路自信、对自己的制度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要鼓励创新型人才,培育一流的文化精英,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要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与推广。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国家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要鼓励国内文化交流,促进各地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打破地区文化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推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达到文化输出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自信中寻找文化的力量,加强文化的创新和交流,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繁荣和国家富强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文化的中国而奋斗!

【篇7】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党中央领导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密度之大、力度之强、目标之明、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实践证明,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思想共识更加凝聚,精神支撑更加坚实,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自信源于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灿烂星空中最绚丽的星宿。5000多年文明江河奔流到如今,涌现出无数灿若星辰的伟大人物,诞生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精神滋养。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挺立、生机勃勃。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的自信之根。

  自信源于我们浴火重生。中华文化之所以坚韧勇毅,就在于它有着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苦和难的磨砺,用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带领人民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历经磨难、绝处逢生,浴血奋战、敢于胜利,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有了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神谱系的引领,中国人民才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文化才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篇8】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邮政作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国家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本文研讨将从三方面展开探讨邮政文化的发展与提升。

  一、邮政文化的特点

  邮政作为国家邮政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这使得邮政具备了独特的文化传播优势。邮政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便捷的传播渠道:邮政网络覆盖全国,可以将文化产品送达全国各地,实现文化传播的便利性和广泛性。

  二、邮政文化历史积淀

  邮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强对邮政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激发民族文化自信。邮政文化要突出自身的鲜明特色,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采与企业形象相结合,推出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化产品。通过创新邮政业务模式,将文化资源与邮政服务有机结合,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邮政文化发展路径

  建立和完善邮政文化体系,包括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创意设计和文化沟通渠道的规划和建设。邮政文化建设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邮政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邮政文化将通过增强文化信心、增强邮政文化实力、建设和完善邮政文化体系,为建设中国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着邮政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篇9】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今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以国家的名义向烈士致敬,让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人的缅怀和敬仰,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举措。

  辛亥革命以来,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革命先烈在民族遭受屈辱和磨难之时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表现出的舍生取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生死抉择之时表现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坚定信念,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换来了人民幸福安康、欢声笑语;换来了清风明月、朗朗乾坤。他们是民族复兴的先行者、追求者和实践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在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烈士纪念工作,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办法》、《烈士安葬办法》、《烈士公祭办法》,以及烈属抚恤、医疗、供养、入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修订颁布了《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部署开展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xx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经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设立了烈士纪念日。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烈士纪念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终慎远的传统美德。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有众多三湘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收入《三湘英烈传》的就有12万多人。在灿若群星的三湘英烈中,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6位亲人,有人民军队创始者之一的贺龙元帅的5位至亲;有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建党时期的理论家蔡和森、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女中豪杰向警予、我党早期军事家王尔琢、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革命先行者;有、欧阳海、陈林、谭千秋等新中国成立后的英烈。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是湖南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湖湘文化的具体表现,烈士纪念工作具有坚实的文化基因和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发扬我省崇尚英烈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省更好地营造弘扬烈士精神的良好氛围,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凝聚正能量。

  要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将宣传烈士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和优势,积极创作出版以烈士英雄事迹为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

  要深入开展纪念活动。在每年烈士纪念日、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以及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祭奠烈士活动,缅怀烈士功绩。

  要坚持用英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在中小学充实关于著名烈士英雄事迹教育的内容,将烈士事迹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相关法规,整合纪念设施资源,明确保护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烈士史料和遗物的收集、抢救、挖掘、保护和陈列展示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教育功能。

  要完善和落实烈属抚恤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烈属优待帮扶政策,抓好烈属各项抚恤待遇落实,妥善解决烈属生活、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烈属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属送温暖献爱心,让广大烈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要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定期研究解决烈士纪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行政主导、部门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烈士纪念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精神和凝聚力的民族是涣散的。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省烈士纪念工作整体水平。

【篇10】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则是对于自我文化效能的认同感。我们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说要坚定灵魂深处的信仰,始终坚信党和人民传承、创造、拥有的文化是先进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更要与时代同步伐,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唯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让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随着历史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大教育力度,把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引导主流媒体多多推出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寓教于乐、寓文于娱的节目,让广大人民深刻认识、科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同时,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延续和发扬。红色文化凝聚着不朽的革命历史,又延续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延续发扬红色文化是为文化自信筑基的关键。在新时代文化传播环境下,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创新展现形式,厚植红色文化传播土壤。要塑造文化地标,从红色文化发源地精心取材,深挖整合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找准红色旅游的科学定位。要强化红色教育,一方面建立学术引导和研究机制,在理论研究不断推进时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文化宣传,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公众对“红色记忆”的深层次认知。此外,可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合理共享各地党史文化资源,增强传播优势。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与前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获得了当代的新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融社会主义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文化特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文化自信,则应当是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篇1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邮政作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国家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本文研讨将从三方面展开探讨邮政文化的发展与提升。

  一、邮政文化的特点

  邮政作为国家邮政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这使得邮政具备了独特的文化传播优势。邮政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便捷的传播渠道:邮政网络覆盖全国,可以将文化产品送达全国各地,实现文化传播的便利性和广泛性。

  二、邮政文化历史积淀

  邮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强对邮政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激发民族文化自信。邮政文化要突出自身的鲜明特色,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采与企业形象相结合,推出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化产品。通过创新邮政业务模式,将文化资源与邮政服务有机结合,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邮政文化发展路径

  建立健全邮政文化体系,包括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创意设计和文化传播渠道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x。邮政文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邮政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邮政文化实力,构建和完善邮政文化体系,邮政文化将为中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期待邮政文化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篇12】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文艺、电影、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获得了国际认可,还在文化传承、创新、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确立文化独立性的前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观,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地位,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自信使我们有勇气在文化创新中突破传统束缚,勇于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正因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电影、音乐等领域中推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文化创新中实现突破和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团结一致。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走出文化自卑的困境,自觉传承和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进一步推动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血脉,x使之发扬光大。其次,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相互学习、交流,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赢。最后,要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开拓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总之,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文化创新、传承和保护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相信在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材料12篇

http://m.gpsvo.com/fanwen/310266/

推荐访问: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1200字
相关阅读文秘知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