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观后感(impressionsofafterreading)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四篇】
观后感(impressionsofafterreading)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十月二十八日会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奋斗中区。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而整部电影中更着重塑造了孙中山的伟人形象,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整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应该以这些民族英雄为自己学习的标杆,以他们当年的无悔斗志作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前进的动力。这些烈士中有些也与我们年纪相仿,他们把追求真理、实现共和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和平年代,我也应该形成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应该把此精神体现在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篇二】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在结束了第59期党课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组也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生活的城市,武昌,毫无疑问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地点也选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以往,在提到辛亥革命博物馆时,大家都默认为“红楼”,即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督慰府。对这个地方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若是告诉大家黎元洪被推举为督慰时,“红楼”就是这个督慰府,大家就恍然大悟了,毕竟对每个华师学子来说,黎元洪都并不陌生。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政府2009年开始兴建一座专题博物馆,与“红楼”处于同一轴线上,此馆于2011年竣工。此次参观活动,我与小组成员林茜把参观重点放在了这座新建的博物馆上。远远望去,博物馆恢弘壮阔,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远看像一对展开的翅膀,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对于在武汉长大的我来说,武昌首义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从小到大,历史老师们在提到辛亥革命时,总会强调武昌首义,不仅是因为它是革命的第一枪,更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生活的武昌城息息相关。高中时期,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一百年前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走了一遍起义道路,新军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起义门、军政府,每走过一处,眼前想象着一百年前的战斗场面,耳边回响着革命先烈们的呼号声呐喊声,内心波涛汹涌。

  而今,走入辛亥革命博物馆,我的内心依旧是震撼与沉重的。一进入展馆,大厅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再现了革命军起义的场景。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展馆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与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着一块块刻满不平等条约的石碑悬挂于空中,想起腐朽的清政府在战场上的失利,想起懦弱的清政府不战而降的屈辱,压抑感愤怒感喷薄而出。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从戊戌六君子到义和团运动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顽强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为我们谱写了一段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此外,还有一幅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即“孙中山赴檀香山”的复原场景,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从香港驶向夏威夷,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的孙母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海面波光粼粼,没有革命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片寂静,却是孙中山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他开始他的求学、行医、开创革命的生涯,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祖国面临的危难,是否会想到自己会做出如此一番伟业。

  百年峥嵘,沧桑巨变。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人们修缮旧址遗迹,建立纪念馆,人们无数次地追忆这些过往,铭记历史。首义之城也在传承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我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革命传统的城市而感到骄傲。有了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同时更应该以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信念,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辛亥革命》是一场充满荆棘的革命,在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描绘祖国的未来。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注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电影中有许多细节描述,比如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与外国政府官员协谈时的激烈争论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战众人,在面对种.种刁难与不理解的情绪下,孙中山先生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力量!正因为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彻底的觉悟,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后。

  电影中还有那么一幕,在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同志们讨论临时大总统的事宜的时候,有刺客枪击。一阵慌乱后,刺客被抓,在审问刺客的过程中,刺客对孙中山是满嘴的辱骂,黄兴进来后说了一句:“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在当时清政府的历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场革命并不只是军阀形式的占领,一场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深入群众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播种革命的种子,而且还要让其健康成长。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场实质改变的革命。

  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一旦其发展变成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就需要勇于改变,将发展的方向标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会再现的,我们要观史而明智,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自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篇四】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

  每座城市,都有不应错过的风景。

  每座城市,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武汉武昌,曾被誉为"首义之区"。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凡懂点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汇聚,无数仁人志士释放着极具爆发力的人文精神。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武汉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所属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接着夺取了清军军械库。从此,曾经沉睡已久的中华大地彻底苏醒了,无数中国人炽热的爱国精神摧枯拉朽般地摧毁着摇摇欲坠的封建帝制。

  我们这次旅行,来到武汉武昌,住在彭刘杨路,漫步街头巷尾,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蕴含着深厚的“首义”情结。因此,武汉武昌被誉为"首义之区"。

  行走在街上,人们会看到首义路、首义园、首义小区、首义中学、首义广场等诸多以“首义”命名的街道、学校、社区、广场等,犹如一部写在武汉三镇地图上的“首义”教科书。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远远望去,博物馆恢弘壮阔,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远看像一对展开的翅膀,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11月17日上午,当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的内心感到十分震撼与沉重。进入地下展厅,十分压抑,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像一条条绳索紧勒着祖国——母亲,让人喘不过气来。

  据介绍,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进入第一展馆,一面巨大的浮雕,再现了革命军起义的场景。五个展馆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与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首义的打响,正是这些不平等条约激发了人们,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剥削就有斗争。

  看着一块块刻满不平等条约的石碑悬挂于空中,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回想起腐朽的清政府在战场上的失利,以及懦弱的清军不战而降的屈辱,压抑感和愤怒感顿时产生。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从戊戌六君子到义和团运动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顽强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谱写了一曲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

  参观中,有一幅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即“孙中山赴檀香山”的复原场景。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从香港驶向夏威夷,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的孙母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海面波光粼粼,没有革命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片寂静,却是孙中山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他开始的求学、行医、开创革命的生涯,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祖国面临的危难,是否会想到自己会做出如此一番伟业。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引领全国革命,被称为"武昌首义",对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晚清政权发起致命一击,由此拉开了颠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权的序幕。

  短短两个月,就有15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从此,清王朝灭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博物馆,记录收藏了一些文物文档文件影像影音历史资料,形象完整的还原了当时的一些现状以及时代的变迁。历史已成过去,但不应忘记,更应激励新一代中国人民继续拼搏,敢为天下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完毕,出得展厅,拾阶而上,来到首义广场,这里是花的海洋。武汉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一次多姿多彩的菊花盛宴,目前己举办了36届金秋菊展,以此来吸引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时光。

  当我们走进首义广场,再赏菊花新颜,让人耳目一新,令人精神振奋。遂赋打油诗一首,以示纪念:

  首义广场秋菊香,只见秾华不见霜。

  寒蕊抱香胜牡丹,歌讴先烈志遒章。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四篇】

http://m.gpsvo.com/zuowen/294876/

推荐访问:
相关阅读观后感 
热点推荐